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年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2025年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_第1页
1/4
2025年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_第2页
2/4
2025年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_第3页
3/4
第 1 课《春》一、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某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朱自清毕生爱国,追求光明。抗战时,随校内迁,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仍任清华大学专家。解放前夕,积极支持和参与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 年 8 月 12 日,他因贫病在北平去世。死前嘱告家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二、字词 朗(lǎng)润 抚摸(fǔ) 酝酿(yùn niàng) 抖擞(sǒu)应(yìng)和(hè) 卖弄(nòng) 宛转(wǎn) 黄晕(yùn) 薄烟(bó) 水涨(zhǎng)起来 散(sǎ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多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声音响亮。 烘托:烘托,陪衬。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比方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适宜迟。 三、课文理解 (一)课文构造: 《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次序来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 1 段),盼春。写人们期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主旋律。 第二部分(第 2~7 段),绘春。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 2 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清醒的情态,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山朗朗、春水泱泱、春日融融的轮廓。 第二层(第 3~7 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漂亮感人的景象,把一种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江南春景呈目前读者面前。 描写春草(第 3 段),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描写其勃发的生命力。 描写春花(第 4 段),突出百花争春的繁华景象。描写人们迎接春天(第 7 段),此段作者没有作细致描绘,而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争着迎春,体现人们对未来充斥但愿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 8~10 段),赞春。作者连用三个比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春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年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