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制度化--——---提高组织效率的最佳选择企业提高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提高技能、提高责任心、学会感恩等等都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这些的重点都在于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或素养。而要提高企业组织的整体效率则在于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应该从制度上入手、在机制上下功夫。 ? 例行工作流程化企业的工作 80%或者更多都是例行工作,不论是招聘、培训、生产、采购、物流、仓储,还是开拓市场、服务客户;不论是各种例会,还是专题会,不论是老板主持,还是员工主持,一个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多数工作都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花一些时间把自己企业的例行工作流程化,也就是用流程图表示,让新人一看就懂、或者一教就会,就可以大大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老员工按流程办事,就可以大大减少扯皮推诿、减少请示报告。协作单位来人也遵循流程交往,就可以大大减少找人、等待或跑腿时间.企业搞研发、做决策,这些看似复杂的工作也可以流程化.工作关系就是流程关系.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流程化。比如说研发工作,一定是从市场调查收集信息开始,然后进行创意碰撞,接着立项论证,随后设计方案,进而方案评审,再进入试制,再进行样品评审,征求客户意见,…再进行产品定型、组织批量生产…企业有哪一样工作没有先后和逻辑呢?先理顺各个工作的先后顺序,再将每个工作对应划分给最合适的岗位这就是流程管理。任何企业想做都能去做,同意做都能做到。 ? 例行工作标准化工作流程化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流程图也是工作标准,但最多是责任衔接标准.企业做每件事还应该有质量和数量标准,这样才能让员工有遵循准则和完成工作之后的评价标准。企业标准从大的方面讲有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还应该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企业的标准从小的方面讲,应该事事有标准、岗岗有标准。只有标准健全才能摆脱对个别能人的依赖,只有让老板从到处救火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普通员工放手工作、大胆工作。例行工作标准化,一定要因企业而异,因企业不同进展阶段而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企业标准一定要全体员工共同讨论、上下认同。宽严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认同.而且企业的工作标准要以大多数员工能够做得到为标准。假如多数人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标准,标准就毫无意义可言。我们仅以招聘一次到岗合格率为例来说明,假如企业在当地条件突出,吸引力大,招聘专员完成的合格率就高,反之则低.总之,订标准最好让大多数人跳起来够得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