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新增考点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社会教育:校外小朋友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原则。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种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奉、性别、地区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实际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个体自由友好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异性看待原则。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三大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解惑”是处理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原则,主张学无常师。 (4)倡导“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孟子·尽心上》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兼顾社会和个体: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主线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详细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目前:(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