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总结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特点:全球性、规律性和长时期平均状态等特点; 成因: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意义:促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交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促使水汽循环;风带的风向: ① 信风带(2 个):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② 盛行西风带(2 个):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③ 极地东风带(2 个):北半球:东北风 ; 南半球: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移动 。 规律: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具有整体性,相对位置不变 ;一年中的移动幅度大约为 5 °;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请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尝试写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对位置.春秋分时:南北纬 25° —- 35 °之间;夏季:南北纬 30 °——40 °之间;冬季:南北纬 20 °——30 °之间;总结: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气压带表现为高压、低压相间分布; 3)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4)7 个气压带的风带的性质(见下表格)技巧掌握:1、据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方法: ①结合 0 °、30 °、60 °、90 °等推断; ② 结合风向、气流运动状况推断; 图示: ①侧视图(P34。图 2.10) ② 俯视图 ③ 剖面图(局部、全图) 其中,俯视图和剖面图是侧视图的变式图,是高考常考重点图示之一.2、从热力、动力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或低气压的原因.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动力原因: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 ;气流辐合下沉,气压升高)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或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推断季节) 方法:一般是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移动来推断。 规律: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有整体性,相对位置不变。一年中的移动幅度约 5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析 掌握背景: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