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03 对的使用标点符号高考对本考点的规定为:对的使用标点符号。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高考一般不直接考察标点符号的作用,而侧重于考察标点符号的使用对的与否。从题型来看,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察重要有两种考察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规定考生选出标点符号使用对的或不对的的一项;二是在体现应用中,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察。标点符号的考察热点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一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使用,二是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连用,三是破折号、冒号的使用方法。高考无论怎样考察,都规定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实例掌握规则,通过实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应是考生备考的重要方略。考向一 逗号、顿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受灾群众今年过年有肉吃、有水果、干果吃,吃的、住的、穿的都不愁。B.知识—学识—才识—器识,共同构成一种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活力,完善着人的气质和魅力。C.中国人听戏时,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演出得精彩,全场欢呼喝采,这是“满堂彩”。D.近来英国有关方面就“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做了一种调查,成果显示,不少人认为“有工作就有幸福,薪酬高下是另一方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失业的人太多了,一职难求。【答案】A名师点睛顿号误用1.相邻中文数字连用表达约(概)数时误用顿号。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山。(应删去顿号)2.相邻中文数字连用表达确数时缺顿号。如:这项任务由三四班两个班级共同完毕。(应为“三、四班”)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应删去顿号)与此类似的尚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此类集合词语的连接比较紧,故其中间不必加顿号。4.不顾内容层次乱用顿号。如:来这儿参与冬令营活动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上题中的 A 项。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两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逗号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如: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第一种逗号应改为顿号)2.说话人在最终,其后误用逗号。如: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说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