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32 鉴赏诗歌的体现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体现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波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体现技巧,就是考察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现方式、体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体现技巧的考察重要展现如下特点:1.考察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察内容。重要有:(1)考察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 14 题;(2)考察辨析诗歌所运用的体现方式;(3)考察诗歌中所运用的体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察构造上的谋篇布局。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如下几种方面:首先,审阅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体现方式;另一方面,从诗歌的构造入手,理清诗歌的思绪,辨析其体现手法;最终,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体现技巧,即从修辞手法、体现方式、体现手法、构造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估计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察体现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考向一 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菊 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感 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体现情感时两者的作用却不相似,请简要分析。【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合法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毕背面的题目。【越调】平湖乐王 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注】①练:白色的绢。②入手:到手。③春风面:比方女子姣美的面容。④吾土:家乡。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抒情上的手法。【答案】此曲在抒情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作者写他乡之美,所写景色愈美,愈反衬作者的思乡之烈,归心之切。【解析】本题考察考生鉴赏诗歌的体现方式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白抒情是体现方式的一种 ;另一方面,要结合这首元曲来详细分析。考生分析该元曲内容可知,上半部分写风光漂亮,但下半部分的“终非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