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V%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 30min 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 30min 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一般曝气池中 SV%正常值为 20%~30%。SV%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所以 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重要指标. 1. pH(酸度) pH 值反映水的酸碱性质,天然水体的 pH 一般在 6~9 之间,决定于水体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饮用水的适宜 pH 应在 6。5~8。5 之间。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而某些工业废水的 pH 值偏离中性范围很远,它们的排放会对天然水体的酸碱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 SO2、NOx 等也会影响水体的 pH,但由于水体中含有各种碳酸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2。 SS灼烧后残留的悬浮物的重量则是固定性悬浮物,它代表了悬浮物中无机物的含量。可用一关系式表示为:水中悬浮物=水中挥发性悬浮物+水中固定性悬浮物悬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见的,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和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前者的粒径通常大于0。1 微米,这些悬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与水分离。而后者的粒径比较小,粒径在 0.001~0。1 微米之间,这类颗粒也称为胶体颗粒。胶体颗粒在水中比较稳定,会产生丁达尔现象,不易产生沉淀。通常胶体颗粒表面都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是水产生浑浊的主要原因。3。 有机物含量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它是一个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体后产生耗氧影响的指标。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体有机物的含量,只是间接地反映出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在有氧的情况下,有机物生化分解好氧的过程很长,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亦称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的 CO2、H2O 和 NH3 的过程,碳化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需氧量,用 BODu 表示。第二阶段(亦称硝化阶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过程,硝化阶段的耗氧量称为硝化需氧量,用 NODu 表示.一般有机物在 20℃条件下,需要 20 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20 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 BOD20 表示。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 5天(20℃)作为测定 BOD 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