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认识区域【教课时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阐明区域的内涵2.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阐明不一样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阐明区域的一般特征。过程与措施: 通过对不一样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一样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一样区域采用不一样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运用的观念。【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阐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措施】: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某些区域类型。(新授)一:知识构造一:知识构造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 重要是为了深入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运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 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与否均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怎样全面认识一种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种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规定,是一种区域。3、怎样辨别均质区与功能区?提醒: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根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数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 800 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有关性或内在联络,它是由区域的中 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构成的,如都市经济区就是指以都市为中心,并包括该都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4、为何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提醒: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