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二章 传染病第一节 传染病的现场调查 一、传染病爆发调查 爆发的定义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发生较多(或大量)同类患者。对于不一样的传染病,构成爆发的病例数量不一样。 (一)调查目的 1.确定疫情性质 即确定何种已知传染病或原因不明疾病。 2.查清危害程度 即三间分布状况及疾病自身严重程度。 3.查明病因和影响原因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等。 4.确定高危人群 范围和数量。 5.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控制疫情,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二)调查措施 1.描述性研究 对疫情进行描述。小规模爆发,应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较大规模爆发时,可抽样调查,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分析。 2.分析性研究 常用于爆发原因的分析验证。病例对照研究及回忆性队列研究是最常用措施。 3.试验性研究 常用于原因调查、措施效果评价。 (三)调查内容与环节 (四)爆发调查常用调查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病死率、感染率、构成比、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比值比(OR)等。 (五)调查表设计 基本项目包括一般状况、临床体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已采用的防疫措施、转归、最终诊断、分析与小结、调查人、调查日期等。不一样疾病也略有不一样。 (六)标本的搜集、送检和保留措施 科学合理地采集、保留和运送样品或标本,将直接影响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对的判读和分析试验成果,将现场调查成果和试验室成果亲密结合,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分析疾病爆发流行的原因。 不一样微生物,需要采集的样品和采样规定各异。 (七)资料记录分析 1.资料整理 查看所有个案调查表内容与否完整、精确;诊断与否对的; 2.描述分布 对疫情全貌及三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按不一样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发病地区及与否具有某种生活习惯或经历等分组。 3.确定流行类型 一次同源暴露、多次暴露、通过平常生活接触传播。 4.暴露日期推算 根据最短、最长潜伏期可推算出暴露日期,一次同源暴露的第一种病例往前推一种最短潜伏期或最终一种病例往前推一种最长潜伏期就是大概的暴露日期。 爆发曲线一般呈对数常态分布,故通过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可计算平均潜伏期,深入推算出暴露日期。 5.流行原因分析 (1)对计算出的各组率之间的差异与否有明显性进行检查,以确定这种差异与否由于抽样误差所致。 (2)对比不一样特征人群中的病例发生状况,形成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