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 周岁)周岁的公民。 2.我国分别于 1991 年 9 月 4 日,1999 年 6 月 28 日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单行法律。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16 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4.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健康)。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9.假如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卑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12.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老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讨论。 1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1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流浪、乞讨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如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由(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17.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教职员,情节严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1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工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