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动适应市场化需求深化铁路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有效的工资制度,让职工从中得到最大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 WTO 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将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养的劳动力,使我们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面临很大的挑战.铁路企业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进展起到了的重要的作用,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其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各铁路局纷纷加快了改革步伐,企业改制、主附分离、路局直管站段等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全面走向市场化运作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做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资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说相对滞后,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一、当前铁路工资分配制度组成分析现行的铁路工资分配制度是 1994 年实施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稳定铁路运输生产,促进国民经济进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二十一世纪,工资分配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而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也逐渐暴露出来,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势在必行。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其主体是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岗位工资从其构成看,只是反映了责任的大小,职务级别越高则岗位工资越高,与工作的繁重、技能的高低没有必要的联系。而技能工资更没有与职工的技能水平挂钩 ,追根溯源技能工资来源于铁路 1994 年工资改革前的标准工资,与职工工作年限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老职工技能工资高于新职工。从对上述两项基本工资的分析来看,组成现行工资基本部分的岗位技能工资与职工的工龄、职工的身份(干部、工人)和行政级别密切相关,而与职工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劳动强度没有多少联系,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对促进铁路技术水平的进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造成年轻职工的思想错觉,即:“如想比老职工挣得多,就要努力去当干部,当了干部就要努力要级别",这种有害思想在相当数量的职工身上有所反映.至于现行工资制度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局岗工资、地区津贴、合同补贴等项目,也都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出发点引申出来的,同样的不能反映出职工的能力大小 ,技能高低,贡献多少,与按劳分配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面对市场经济不断进展的新时期,铁路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进展,造成企业工资负担重,人均工资水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