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_第1页
1/4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_第2页
2/4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_第3页
3/4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一、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 44 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君子有酒,旨且多”。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定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给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 174 篇诗文中,有 56 篇写到饮酒,约占 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诗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雄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既有心神的澄静,复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制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古诗中的饮食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