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有哪些种类?一、生长素:代号为 IAA。生长素作为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包括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等。1872 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虉草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1928 年温特首次分离出这种引起胚芽鞘弯曲的化学信使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 年,凯格等确定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蛋白质络合物等。结合态吲哚乙酸常可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 50~90%,可能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储藏形式,它们经水解可以产生游离吲哚乙酸。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可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生长素具体的生理效应表现为:第一、促进生长,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另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第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第三、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具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