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庆祝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实践发布时间:2024-04-23 点击次数:652 次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中,学校处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地位,它与社会、家庭等主体相比,既有时间优势,也有渠道优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鉴于此,学校应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日,爱国主义教育却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面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用新的教育方式如文化德育渗透,或利用各种节庆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节日庆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不错的效果,不少学者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笔者结合实践的体会试析之。 一 基于学校教育的节庆活动的内容及其德育意义 (一)基于学校教育的节庆活动内容 基于学校教育的节庆活动是指师生参加的、在特定时间举办的学校文化庆典活动,它既包括国家法定节日的庆典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庆典活动,也包括学校校本文化节活动和日常进行的各种仪式(如升国旗仪式、颁奖仪式等)。 学校节庆活动按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别:国家重大纪念类节庆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类节庆活动和学校自设的校本文化类节庆活动。 (1)国家重大纪念类节庆活动,如国庆节、建军节、老师节、“三八”、“五一"、“五四”、“九一八”、“一二九”等.它承载着国家意识、政治观念、理想信念等内容,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对政治生活的信仰和对职业理想的崇敬。这类节庆活动的特点是政治性鲜亮,意识形态浓厚、思想意义深刻。它属于一种政治仪式,呈现出形式化、标准化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民族传统节日类节庆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类节庆活动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它承载着整个民族对人类生存的体验、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等内容.这类节庆活动的特点是民俗性鲜亮,文娱性浓厚。它属于一种文化仪式,呈现出传统化、民俗化特点,是进行乡情教育的重要载体。 (3)学校校本文化节庆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日、国旗下讲话等。它承载着教育观念、治校意识、学习理念、文化审美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