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的重要意义,把握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真理及其检验标准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教学时数】4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时间决定了认识的发生。首先〜劳动实践活动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劳动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图示〜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最后〜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的产生〜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决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冬夜书示自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知行始终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王夫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问题上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认识本质观1(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代表:从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生而知之”和“良知”、“良能”的认识论思想〜一直到西方近代的“天赋观念”说〜都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不同形式。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评价: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唯心主义一般看到了主体认识图示、认识结构对认识活动所引起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又把这种认识图式、认识结构先验化了〜往往导致神秘主义。2(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