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 24-8 所示,F1、F2 是凸透镜的焦点,S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 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 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一直保持 u>f),像 S’远离透镜移动的状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 O 与 S’连线方向。C.沿 F2 与 S’连线方向。D.沿 F1 与 S’连线方向。2.如图 24-19 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叠。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试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 S,在圆筒右侧垂 s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 S 与光屏的距离为 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 S 为 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种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 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种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 x 为____________,该透镜的焦距 f 为________。3.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摄影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比不用闪光灯清晰多了 (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同样 (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4. 细心的小明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假如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一样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当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玻璃上不一样部位对光的吸取程度不一样(B)玻璃上不一样部位的透光程度不一样(C)玻璃上不一样部位的厚度不一样 (D)玻璃上不一样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5. 图 11,平面镜 OM 与 ON 夹角为 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 ON 的光线通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可以沿着本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也许是 ()(A)200(B)150(C)100(D)50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像距 v 和物距 u 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 12 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对的反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当是 ()(A)图线 A(B)图线 B(C)图线 C(D)图线 D7. 如图 13 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种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 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 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 B、 N 两点都在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