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漏筋等问题最全解决方案蜂窝:即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 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 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离析;④ 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⑤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⑥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防治措施:①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常常检查;② 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坍落度符合要求;③ 下料高度超过 2m 要用串筒或溜槽,竖向构件根部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 30~50mm 为宜);④ 浇灌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⑤ 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处理措施:① 对小蜂窝,洗刷洁净后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② 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填塞捣实; ③ 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① 模板表面粗糙或杂物未清理洁净,钢模板隔离剂未刷或未刷均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② 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现麻面;③ 模板拼缝不严、缝隙漏浆;④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⑤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防治措施:① 模板表面清理洁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等堵严;②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并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③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④ 若出现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装修时,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孔洞:即混凝土构件上有较大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产生原因: ① 在钢筋较密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处混凝土下料受阻,未振捣就继续向上浇筑;② 混凝土离析严重,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未认真振捣;③ 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动器振不到,形成孔洞;④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挡住混凝土等.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