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演出市场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化市场概论考点:1。文化的界定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把文化与文明同等,意指人类一切制造力成果的总和.二是经济相当于物质文明,文化相当于精神文明。三是特指广播影视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考点 2.市场的含义市场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基本手段的经济形势,是商品生产充分进展的产物。考点 3。文化市场的概念:在我国,一般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内容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考点 4.文化市场的商品经济属性1. 文化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 文化市场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考点 5 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价格机制属于核心地位。考点 6 文化市场的社会制度属性1. 我国文化市场是以国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市场。2. 我国文化市场是政府导向型的有序竞争的市场。3. 文化市场是进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是其最高准则。第二节演出市场的形成与进展考点 1 中国古代表演艺术存三个基本形式1. 以宫廷、官府、官僚、贵族以及地主富豪家庭供养为主的官方表演艺术。2. 以巫术、传教为主的宗教表演艺术。3. 以民风民俗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考点 2 演出市场的形成1、百戏是古代对散在民间的乐舞、杂技、武术等等各种表演艺术的统称。2、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等地出现了大量表演各种伎艺的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3、明清两朝,各种地方戏曲大量产生。也出现了一大批以演出为谋生手段的艺人戏班,并形成了行业组织.4、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话剧等艺术形式传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化演出设备的剧场(如 1866 年上海建成的兰心剧场)。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对旧有的民营剧团进行“改人、改戏、改制"形成了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剧场为主体的计划演出体制.6、改革开放以后,演出市场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演出市场正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