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烧结总结报告 41331033 叶星平一. 概述烧结是:对粉末或压坯在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约 0.7~0.8T 绝对温度)温度下保温,使颗粒相互联结(粒界变为晶界),减小或除去颗粒间的缝隙和孔洞,提高烧结体密度和强度。烧结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水分或有机物的蒸发或挥发,吸附气体的排除,应力的消除,粉末颗粒表面氧化物的还原;原子间发生扩散,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晶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再结晶等;还可能有固相的溶解和重结晶.很复杂。二. 烧结的驱动力:粉末颗粒比一大块的烧结体的比表面积大得多,粉末表面的原子都倾向于变成内部原子来降低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这些由粉末变成烧结体减少的表面能就是烧结能够进行的主要驱动力.还有由于晶格的缺陷所贮存的能量也是驱动力.烧结中的物质迁移方式:表面迁移和体积迁移.表面迁移主要:表面扩散,蒸发-凝聚;体积迁移主要:体积扩散,晶界扩散,塑性流动,粘性流动.三、 烧结三个阶段:粘结阶段,烧结颈长大阶段,闭孔隙球化和缩小阶段.1、开始阶段(粘结和烧结颈长大阶段)粉末颗粒间的点接触能导致烧结颈的长大,这个过程的物质迁移机构有:粘性流动机构:在应力的作用下,原子或空位顺着应力的方向发生流动。颗粒中心距离不发生变化,表面物质的迁移填充到接触颈部。体积扩散机构:由于存在空位浓度面使原子发生流动,粉末颗粒中心距离减小。蒸发—凝聚机构:在颗粒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接触颈部的曲率半径是不相同的,接触点以外的表面的物质更易蒸发,然后在接触点凝聚,使烧结颈长大.对烧结后期的孔隙球化起作用。仅发生在高蒸汽压物质的烧结过程中.表面扩散机构:表面的原子和表面的空位相互交换位置。粉末表面在原子尺度上来看是凹凸不平的,即使没有畸变,表面也是阶梯状而不是连续的,所以表面原子很容易发生扩散和移动,低温烧结时占主导的是表面扩散.晶界扩散机构:颗粒内部及表面的原子通过晶界向烧结颈移动,所以颗粒中心距离会缩小.靠近晶界的孔隙总是优先被迁移过来的原子填充.塑性流动机构:烧结颈长大和形成可以看做是金属粉末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仅适用于金属粉末烧结的早期阶段。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的粘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中的主导因素视具体情况而定:细粉末颗粒烧结时表面扩散机构贡献更多;高温烧结时是体积扩散机构;某些易蒸发的金属粉末时是蒸发-凝聚机构;加压烧结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塑性流动机构。2、中间阶段烧结中间烧结阶段是决定压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