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建设方案的思考防控非洲猪瘟,是猪场的头等大事,并且将作为长期的核心工作来做!非洲猪瘟将改变养猪业的社会格局,也将改变养猪成本的构成。我国的肉食中接近 60%是猪肉,我国猪肉消费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可以推断,猪肉还是要吃的,猪还是要养的!进口猪肉只能是补充,不可能是主体。非洲猪瘟的流行,使养猪的社会格局发生变化。不再是千家万户来养猪,也不再是随便想养猪都能养猪。只有那些注重硬件建设、注重防控措施并且能执行到位的猪场能生存下来。能生存下来的猪场,就是成功的,也是会赚钱的,因为以后的猪价一定不便宜。以后必定加大疫病防控和环保成本。也许,原来的毛猪成本每斤 6 元左右,今后每斤毛猪的成本要加多 2 元左右疫病防控成本、2 元左右环保成本,变成是每斤 10 元左右成本。疫病防控成本、环保成本将会成为以后养猪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控措施首先体现在疫控硬件设施配套上,首先要用硬件设施筑起一道生物安全防护墙。加上有效的管理措施+有效的执行力,就可以做到比较好的疫控。在此,总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及其防控要点,共大家参考:1、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特点是接触性传播,所以减少接触传播是关键。接触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人、猪、物、饲料、水源、车、鼠等,必须注重这些接触传播途径的防控。这些防控措施,从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开始.2、非洲猪瘟病毒存活力很强,但不耐高温、怕干燥。非洲猪瘟病毒在 56℃+30 分钟可以被灭活;60℃+20 分钟可以被灭活,80℃足以瞬间被灭活。综合考虑物品对温度的耐受性和非瘟病毒的特性,提倡采纳 65℃+30 分钟灭活的方法,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灭活的普遍手段。进入办公生活区的物品、进入生产区的物品都经过 65℃+30 分钟灭活并烘干(部分不适宜采纳此法的,则用药物消毒,下同),对象包括:衣服、鞋子、帽子、器具、车辆等.3、在猪场外围设立洗消中心,作为第一道防线。对所有要进入猪场办公、生活区的车辆、人员、物品,先进行清洗消毒。所有进场人员均洗澡(洗头),所有车辆、物品进行 65℃+30 分钟灭活处理并烘干。所有引进种猪先进行消毒后,圈养在隔离舍一个月后经检测无特定疫病后,方可准入生产线。4、建设围蔽三体系.① 围墙防疫体系:完善猪场周围围墙,只留大门口、饲料卸车装置、出猪台、出粪池等位置与外界连通,其他区域全部围蔽,不留任何漏洞。排水沟用铁丝网阻拦 ,防止猫狗进入。②生活区与生产区围栏防疫体系:彻底隔离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