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进展特征一、传统人事管理形成与进展特征1、传统人事管理的定义与特征传统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关系的管理,1它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相关的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原理、制度与方法,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是企事业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协调各个方面的人事关系,谋求人与事、共事人之间的相互适应以达到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与集团力量,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传统人事管理是建立在泰勒经典科学管理原理及其思维基础之上的,提高组织效率是自身的基本追求,并根据组织进展及其效率追求来确定用人、管人的基本原则,并据此选择相应的人事管理对象。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组织中职位间的关系、人与职位的关系以及共事员工间的关系进行管理,然而关系管理往往导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更加注重组织效率,未充分考虑和满足员工的合理利益诉求,效率导向的缺失引起了传统人事管理的种种弊端。从行政职能的角度上看,传统人事管理工作多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的工作,2包括“进、管、出"三个环节:“进"如员工的招聘与录用,“管"指员工的考核、奖惩、职务升降、岗位变动、工资福利待遇和档案管理等,“出”即办理员工的辞职、辞退和离退休等各种离开手续。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简单的事务性人事管理,上述三个环节构成了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其过程受政治影响较大,强调对人事制度的贯彻与实施。总体而言,传统人事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 传统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将员工视为企业成本负担。传统人事管理认为人力投资、工资、福利费、培训费都要计入生产成本,因此应尽量减少人力投资以实现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② 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看重事情处理的结果。传统人事管理要求根据工作所需资格选择求职者,或为员工找个位置,过分强调员工适应工作,以达到事得其人与人适其事的效果。③ 传统人事管理多为单方面、静态的控制和管理,人力结构处在相对固定、静止和封闭状态。传统人事管理根据制度与计划办事,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稳定性极高。此外,纵向上将录用、培训、考核、调动、离职等相互联系的阶段割裂脱节,横向上将员工视为各个部门的财产,孤立的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思想行为的优化、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开发以及人与事整体、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