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已有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 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学说,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 学派大大小小总起来可能不下一百余个,其中的主要学派,有人将其概括为 六个,也有人将其归纳为八个或十一个。应该着重说明,所谓“学派”,主 要是指从什么角度或方面,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去讨论管理问题。下面介绍八 个主要的学派. 一、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这个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 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 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 的人)和社会的(群体的相互作用、态度和信息)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这个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类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 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 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是这一学派的 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总起来看,该学 派的理论有以下一些要点: (一)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这个系统能否继续生存,取决于: (1)协作的效果,即能否顺利完成协作目标; (2)协作的效率,即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使协作的成员损失最小 而心理满足较高; (3)协作目标能适应协作环境。 (二)指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 (1)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 (2)其中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的实现作出贡献; (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此外,还指出,在 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对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三点要求: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2)善于使组织成员能够提供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不可少的贡献; (3)规定组织目标。 此外,美国的怀特·贝克(Wihyte Bakke)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结 合力”的概念,对管理理论也有很大意义.贝克指出,企业中的组织结合力 包括: (1)职能法律规范系统,即由于协作而划分和安排工作岗位所产生的合作系 统; (2)职位系统,即直线的职权层次; (3)沟通联络系统; (4)奖惩制度; (5)组织规程,即使企业具有特征和个性的构想与手段。 这一学派主要以组织理论为讨论重点,虽然组织理论并非全部的管理理 论,但它对管理理论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并对其他学派的形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