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球的体积"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记球的体积公式,更要培育学生观察、估算、猜想、构造和论证能力.并注意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若只要求学生记住有关公式,剩下的就是反复练习——解几个一元方程;已知半径求体积;已知体积求半径,……;这是降低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师:(板书)已知球的半径为 R,求 V 球=?(出示小黑板——图 1.) [思维从问题开始.] 师:为了计算半径为 R 的球的体积,可以先计算半球的体积 V 半球.观察图 1,你一定能在 V 圆柱、V 半球、V 圆锥这三个量之间正确地写上不等符号(学生完成),得V 圆柱>V 半球>V 圆锥. [提供类比,让学生目测大小,温故而知新,用以强化认识过程.] [向“量化”过渡.] 你能猜想 V 半球=? [引诱学生猜想.猜想是发现的开始!] 生:…… 师:可以大胆一些,准许猜错. (此答案不一定出自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胆大者,思维活跃者.) [既鼓舞,又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仍处于激奋境地.] (用行动支持敢于大胆猜想的学生.) 师:我们不妨做一个试验,用以验证这个猜想. [理、化有实验,数学也可以有实验.美国盛行“数学实验数学法”,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习能力都十分有利.] (取一个半径为 R 的半球面,再取半径和高都是 R 的圆桶和圆锥各一个,都是铁皮制成的容器.将圆锥放入圆桶内(图 2),再将半球容器装满细沙,然后把半球内的细沙倒入圆桶内,发现圆桶恰好被装满.) 师:你能将实验结果用一个等式表达出来吗? [鼓舞学生将实验结果“量化”(构造一个等式)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 生甲:(板书.)V 圆柱-V 圆锥=V 半球. 生乙:(板书.)V 半球=V 圆柱-V 圆锥 师:于是得(板书) 且 V 圆柱∶V 半球∶V 圆锥=3∶2∶1. 师:中学数学是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还要进行论证才行. [中学理、化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用数学工具去证明实验结果,学生兴趣盎然.] 师: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证明这个实验结果.或者说,是要证明图 2 右边充满细沙的几何体与左边充满细沙的半球是等积形.而右边几何体的体积是已知的.(板书.) 假如再能证明它又符合祖暅原理中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半球的参照体了. (为了运用祖暅原理,所引入的几何体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计算公式是已知的;二是它符合祖暅原理的条件,即该几何体与原几何体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