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王丽娟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进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展的必定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首次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在报告中独立成篇,系统论述;首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如此浓墨重彩地阐述、强调和谋划,昭示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本源意义,是根本性保障.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引导性、法律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规定和准则,都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的稀缺价值,有效克服传统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避开“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社会进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由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理念是我党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困境的反思之后,凝练成的崭新价值观和进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先进进展观指引下开展的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实践.要摒弃“唯 GDP”论的陈旧执政理念,实现由先进理念向先进实践成功转化,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并提供转化过程的持久推动力.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漂亮中国永续进展的坚实基础.漂亮中国令人神往,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城更美的理想很诱人,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实却很残酷。我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制造了太多不够美、甚至是肮脏丑陋的东西.要彻底改变这一切,让“漂亮中国”写满神州大地,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进展方式转变的积极动力。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进展的阶段性伴生产物,所以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进展问题。当前,全国各地在科学进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进展方式转变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作为腾容量、保环境、促进展的重要抓手,正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环境诉求的积极回应。当前,由于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