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摘要: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以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空间结构分析是地理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对了解研究对象的区域布局以及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目前批准的 171 个古村古镇为例,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概况、分布类型及分布密度展开分析,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其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分析古村古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关性。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空间结构 相关性2014 年 2 月 19 日,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等规定,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公布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等 71 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 107 个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已经是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名单。关于中国的一、历史古村古镇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受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文化扩散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古村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村聚落可分成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区域系统,北方系统分为东北区、长城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区 4 个聚落区;南方系统分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丘陵区、东南沿海区、西南区 4 个聚落区;西部系统分为北方牧业区、西北区、青藏区 3个聚落区。(一)空间分布类型从宏观上看,历史文化村镇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可以根据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点状要素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可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利用这种方法,在将古村古镇放在一起进行测算时,得出=0.4788777,=0.996913,R=0.477299。由此可见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总体分布、名镇分布及名村分布均属于凝聚型分布。(二)省域分布特征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属性进行省域上的分析,得出我国历史文化村镇分省的分布状况,图中省域色块颜色越深表示名村镇分布越多,由图可以看出,历史文化村镇在省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与上述地理集中程度分析一致,历史文化村镇集中分布于若干省域。其中,浙江、山西两省最为集中此外江苏、上海、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