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摘 要】本文着重从教师层面探讨如何改变学困生的对策,从而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与成功品质,也是当前重要的工作目标。让学生享有成功快乐的学校生活,使他们成为一个成功自信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激励 教育策徊 学校教育 在我国农村,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以及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教育理念的差距,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等原因,在农村中学,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也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成功。作为一名教师,视“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为己任,总是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困”,尽量减少班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我认为,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关爱学困生学困生成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因此要变学困生为优秀生,首要的问题是要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一位教育家说得有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问题学生,要偏爱他们,多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迈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如何爱学生呢?首先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当学生不注意听讲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让学困生随时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爱他(她)。二、弹性教育、激励感化弹性教育法又叫缓冲法,即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上要有弹性。它和严格要求看来相悖,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对学困生应抱有积极的期待心理,教师应善于用“显微镜”“放大镜”去发现、夸大甚至不厌其烦的美化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要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次班级获得“文明班级”,我并没有叫班长上台领奖,而是叫了一位学困生上台,他有些惊讶,我对他说:“近段时间,你表现很有进步,班级获得荣誉,也有你的功劳。”他高兴地上台领奖,从此,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天天在进步。因此,对待学困生,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弃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成功。三、师生共同来帮扶在班级里,往往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