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观后感看了金正昆教授的《社交礼仪》后,我的感触也非常的深。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工作的的后辈,对于“做人"和“礼仪”我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刻地体会到,做为一个社会新人,仅仅自尊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在不可避开的与人接触中,我们需要很多的技巧来完善我们的交往过程。对此,我也做了许多深化的思考。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碰撞,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进展。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称之谓食礼.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 现在的很多人忽视了对做人应懂得的基本礼仪法律规范的学习.人们把那些在礼仪上不拘小节的人,认为“潇洒”;把身穿奇装异服,口讲粗话的人,认为“有个性”.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而且针对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产品的竞争、硬件的竞争,更是形象的竞争、服务的竞争.礼仪,是表现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个人素养、素养和社会观的外在表现,也是单位形象的具体化表现。所以,礼仪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内强个人素养、外塑单位形象,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现代竞争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处理客户异议、提高企业美誉度的有效手段。社交礼仪看似琐碎细微、虚无抽象,其实其实包含在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把社交礼仪和日常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金教授在讲座中也常常提到公民素养和职业道德,我们所在的售后客服部门更是反复的强调我们的优质服务是我们对于工作根本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个体,我们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行业的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程度。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反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处,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在我看来,从细微的社交礼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