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一、内容摘要社会化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讨论领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于个人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为大学生社会化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二、理论准备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进展为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否则个体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个体社会化的讨论源于西方心理学界,随后越来越引起社会学界讨论者的关注。1895 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题为《社会性的讨论》中已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表示群体的形成过程。诚如赖特曼所说:“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或她就受着各式各样的人或事件的包围,而这些人和事件会塑造他或她对世界的知觉.个体认识到他或她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过程”。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法律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进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法律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制造新文化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进一步学习、吸收和制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所畅行的行为方式,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化阶段。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特别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的征兆。这两种现象是与社会化的“度”相背离的两极现象。当然,社会化的“度",不能由个人随意制定,它通常是由社会来确定,并通过教育尺度、人才标准、组织成员资格等一系列更为直观、具体的标准体现出来。三、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化不足;过度社会化四、案例 2010 年 10 月 20 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将伤者连刺 8 刀致其死亡,而后在逃逸途中被附近民众抓获。警方透露,肇事者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但因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谈及此案,案件性质的恶劣程度让我们难以置信.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不可避开的社会现象,如何实行有效预防措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