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混凝思考题1、何谓胶体稳定性?试用胶粒间互相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答: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原因 P255 最后一段.2、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 pH 值的关系。答:压缩双电层机理:由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结构可知,反离子的浓度在胶粒表面处最大,并沿着胶粒表面对外的距离呈递减分布,最终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等.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高,则扩散层的厚度减小。该过程的实质是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把原有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由于扩散层厚度的减小,电位相应降低,因此胶粒间的相互排斥力也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扩散层减薄,它们相撞时的距离也减少,因此相互间的吸引力相应变大。从而其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成以引力为主(排斥势能消逝了),胶粒得以迅速凝聚。吸附—电中和机理:胶粒表面对异号离子、异号胶粒、链状离子或分子带异号电荷的部位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由于这种吸附作用中和了电位离子所带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降低了 ξ 电位,使胶体的脱稳和凝聚易于发生。此时静电引力常是这些作用的主要方面 .上面提到的三价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过多,凝聚效果反而下降的现象,可以用本机理解释.因为胶粒吸附了过多的反离子,使原来的电荷变号,排斥力变大,从而发生了再稳现象。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 pH 值的关系:Ph〈3 时,压缩扩散双电层作用。Ph>3 时,吸附-电中和作用。Ph>3 时水中便出现聚合离子及多核羟基配合物,这些物质会吸附在胶核表面,分子量越大,吸附作用越强。3,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答:在废水处理中,对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及搅拌时间和强度都应严格控制,如投加量过大时,一开始微粒就被若干高分子链包围,而无空白部位去吸附其他的高分子链,结果造成胶粒表面饱和产生再稳现象。已经架桥絮凝的胶粒,如受到剧烈的长时间的搅拌,架桥聚合物可能从另一胶粒表面脱开,重又卷回原所在胶粒表面,造成再稳定状态。4、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剂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铝系:硫酸铝 明矾 聚合氯化铝(PAC) 聚合硫酸铝(PAS)铁系:三氯化铁 硫酸亚铁 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铁(PFC)有机高分子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优缺点:优点缺点硫酸铝价格较低,使用便利,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