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 件,标准差为 9。6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要求:⑴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 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量值。4 .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量值 . 例题: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 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23456234345737271736968要求: (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 6000 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答: 回归方程计算表:月份产量 x单位成本 yx2y2xy123456234345737271736968491691625532951845041532947614624146216284219276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n=6 =21 =426 2=79 2=30268 =1481 (1) 相关系数: =—0。9090 说明产量 x 和单位成本 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 yc=a+bx n=6 =21 =426 2=79 2=30268 =1481 = (1481—1/6*21*426)/(79—1/6*21*21)=-1。82 =426/6-(—1。82)*21/6=77.37 则 yc=77.37-1.82x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 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降低 1.82 元 。(3)假定产量为 6000 件,即 x=6 时,单位成本为:则 yc=77.37-1。82x =77。37-1.82*6=66.45(元) 。即单位成本为: 66。45 元。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1890 =31。1 2=535500 2=174。15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 500 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Y=-5。5+0。037x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产品销售额每增加 1 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 0。037%.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5 .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 例题 1: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产品单位产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