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种植实施方案“播下种子,收获希望” 一、主题背景1、从理论上分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为此,老师必须树立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活动,把“死”的文献资料与现实社会中“活”的资源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新天地,所以建设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校园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2、从学校的资源来分析: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是难以持久的,学校认真分析了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1)、我校为一所农村学校,本校多数老师都有过种植经历或从小受这种环境的熏陶,都掌握一定的种植知识,这就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2)、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对种植都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无需走多远,就可以找到很多的“农业专家”来为我们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宝,经历是财宝,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也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对于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他们也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同意去体验这从种到收的欢乐,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根据综合活动课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农村特点,我校确定围绕种植方面做文章,在学校开辟了“种植园”。 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二、活动目标: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 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如观察、调查、采访、向父母请教等)收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