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课堂文献综述绿色课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种理想的课堂,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种新境界.从 16 世纪“班级授课制"在欧洲起源,经过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对其进行总结、论证和完善,到后来不少教育家对课堂与教学开展的讨论,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讨论对象.由于历史的悠久,国内外的课堂讨论都比较成熟和系统,但是仍处在不断的改革与进展之中。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书斋理论讨论进入到“课堂田野”进行实践讨论,并且出版了相关专著,对课堂改革是非常有影响的。而“绿色课堂”正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是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产生的。总体来看,绿色课堂还比较“年轻”,目前出现的讨论成果还不多,需要继续成长,不但要在理论上加强,更加需要在实践讨论上下功夫才会有新的突破。以下我们来追踪“绿色课堂”以及与之相关的“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等概念的提出与进展,再进一步了解绿色课堂的讨论现状。(一)绿色课堂相关概念的提出与进展绿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自然、生机、活力、健康、和谐、幸福和希望的象征。关于绿色,在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几个相关的概念,如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等。这三个概念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以下阐述它们的由来与进展。绿色教育发端于 20 世纪后期欧洲的“绿色环保”运动。在 1992 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进展大会上,绿色教育的内涵从环境教育拓展到可持续进展的教育。在我国,“绿色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 2001 年“中外中小学论坛"上首次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2024 年他在《高等教育讨论》和《教育讨论》上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积极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交融的绿色教育,提出了“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人文交融生绿”等观点。从此绿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不同教育领域的学者对绿色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例如,2024 年 12 月扬州市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寿建出版了《追寻绿色教育》一书,作者从高职院校的角度,重新解读绿色教育,认为绿色教育与其说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毋宁说是科学进展观指导下的现代教育理念,它与素养教育一脉相承。1 这一论断受到杨叔子院士的充分肯定。在我国科学进展观的指导下,绿色教育被给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环境教育、生态教育,而是广义上的可持续进展、科学进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