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2. 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 X 射线。3. 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4. 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2.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3.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2. 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实行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3.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1.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2. 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3. 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