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比较的角度评议太平天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摘 要:为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发展史,主要参考了《太平天国资料汇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等有关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解析法,分析了太平军在军事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以及其在战争结果上最终失败的原因和其在军事制度上的创新等问题。关键词:湘军;兵制;武器装备; 引言自 1949 年以来对于太平天国军事史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关于太平天国军事史的研究也不断细化,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方面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如:郦纯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苏双碧的《北伐风云》、茅家琦的《太平天国通史》以及大量的关于太平天国军事史的学术论文。他们把太平天国研究的十分2细致,在微观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有些微观研究和宏观把握上也留有空白和不足之处。本文将采用宏微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太平天军事史,进而弥补前人研究上的不足,从宏观上分析太平军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太平天国军事史的发展。一、太平军与湘军兵制比较在太平军起义之初,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洪秀全就设立了各种官职来筹办军需,同时秀全严申纪律,颁布军律 5条:“一尊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范: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从这五条军令来看,太平军建立初期就具有严明的军纪,绝非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乌合之众,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这也是太平军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可以称得上是一只有组织有纪律的农民起义军。3湘军的创建起源于曾国藩奉旨到湖南帮办团练,而他也看到了团练的种种弊端。在派遣宋梦兰去皖南督办团练时就曾说:“伏查团练本是良法,然奉行不善,县官徙借以敛费,局绅亦从而分肥,贼至则先行溃逃,则退则重加苛派,转为地方之弊政。”他在分析了团练和绿营的不足之后,在长沙创建了湘军。随着湘军的诞生之后,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也开始着手创建了另一支新军即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湘淮两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支队伍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从历史渊源上来讲,淮军是由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所创立的,便有了“淮由湘生”之说。二、太平军与湘军的武器装备比较太平军在早期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以刀、矛、叉为主要武器,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的农器。李星沅在奏报中写道“该4匪纷持枪炮,约分九股迎敌,势甚其猖獗。”由此看出太平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火器,其中包括抬鸟枪、抬枪、抬炮、地雷。可能由于广西在清末时械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