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法律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责任人:全院医务工作人员。内容:1.药品使用个人或部门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 ,应立即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2.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会同报告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整理 ,按国家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3.对于紧急的药品不良反应,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组在 24 小时内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非紧急的不良反应,经院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讨论、审核后,再网上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新药申请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新药申请程序,确保新药质量。责任人:药事管理委员会全体内容:1。新药是指第一次进入本院的药品。2.由新药的主要适应症科室主任按规定填写新药申请.3。药剂科应根据生产厂产品质量、品牌、价格、服务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并提交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4。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临床使用的品种和使用范围.5.讨论通过的品种由药库在经院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审定的进货渠道中采购,供临床试用。6。在 3 个月试用期范围内,药剂科根据临床使用科室反馈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药库操作规程目的:加强药品库存管理,确保药品数量及质量。责任人:库房全体人员。内容:1.采购员根据药品采购计划,经药剂科主任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施行.2。药品到库后,由管理员根据《药品购进、验收管理制度》进行实物验收,再由药品会计将发票准确无误地输入电脑.3。经药库管理员确认和财务确认后药品正式入账。4。各班组请领人根据临床药品消耗情况发送药品请领信息发至药库。5.药库管理员确认请领信息后打印请领单,根据请领单发放药品,配发完毕交复核员复核。核对完毕后应填写出库单.随出库单将药品发放至各请领班组并签收。6.各班组签收完毕后,再进行出库单确认。药品采购操作规程目的:加强药品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采购药品数量及质量。责任人:库房采购人员。内容:1。药库保管根据本院药品用量和实际库存,制定每月购药计划,做到既保证供应药物又无库存积压。2.采购员根据药品质量、价格信息及药品集中招标结果,对药品计划进行价格标注和渠道划分.3。药剂科主任对药品计划进行审核后报分管院长审批.4。采购员严格根据批准计划在正规渠道采购,不采购伪劣假药。5.药品到货后,进行检查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员根据入库制度办理入库手续。6。药库保管将每次到货品种及时通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