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行政权].3.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4. 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具有[不对等]性。5. 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6.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宝].7. 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8. 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形式.9. 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范围的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实体行政法]及[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10.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11.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12.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所辖区域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根据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13.我国的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精简]、[高效率]和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1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1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特别性]的特点。16.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合法与非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7.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8.行政职权以其来源可以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19.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20.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者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同时履行[行政职责]21.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22.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23.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