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总结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电脑绘画、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它既包涵以“数理"为基础的科学性,又兼有以“人文”为基础的艺术性,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最具基础性,涵盖面最为广泛的专业。目前,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多都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和十年前相比较并没多大改变,存在单一、静态、僵化的模式。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已很难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既是时代进展的要求,也是各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展的必由之路。一、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现状的反思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由于这个名称能体现时代性要求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很快成为各类大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所青睐的对象 ,不管是综合性大学、美术院校、师范类大学还是各类高职高专,都相继设立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就其本质却不难发现,这些院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方面与之前的平面设计专业并没多大的改变,可以说是“穿新鞋走老路",有些院校甚至将平面设计专业直接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以适应时代对新名词的需求。名字换了可就业却令人堪忧,从目前高职院校视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原本属于视觉传达专业就业岗位的,我们的学生却无法胜任。这种社会对视觉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培育目标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了。造成这一现象背后又有哪些问题?我认为主要集中体现如下几点:(1)教学观念与时代需求的矛盾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在沿袭上世纪 90 年代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把对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狭隘地理解为“越专越好,越窄越精”;把纯艺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艺术设计教育中来,片面强调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高雅性;把普通本科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直接照抄过来,只是内容和时间的压缩版而已把高职教育的高技能、有用性的特点错误理解为重实践轻理论。现今,社会对高职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专多能"是指既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有实践技能的制造性、复合型人才。这一矛盾在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广泛存在。(2)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专业特色不鲜亮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照搬以前平面设计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