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崛、范〞8 个生字,会写“肃、晰〞13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能把几件事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化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树立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2.能用因果关系的方式练习表达。【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内 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老师口述: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1〕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师:很好。今日,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指向于写作的阅读,开宗明义。“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背景介绍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三、初读感知1.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Expression is faulty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崛起、模范、魏校长、清楚、当效此生、淮安、疑惑不解、训斥〔重点指导生字:崛: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qū〞;魏: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wěi〞;晰:“晰〞和“析〞是形近字,都读“xī〞;淮:“淮〞和“准〞是形近字,不要读成“zhǔn〞;〔2〕〔3〕〔4〕〔5-11〕惑:“惑〞和“或〞是形近字,都读“huó〞〕 ** Expression is faulty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注意声母易读错:崛〔jué〕斥〔chì〕 。注意韵母易读错:崛〔jué〕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