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教学改革讨论与探究 摘要:针对我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了 C 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考核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对 C 语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 语言;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对分课堂;实践教学 1 引言 C 语言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语法精炼、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适于模块化编程等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高效、易控制计算机硬件等特点[1]。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其作为理工科入门级的程序设计公共课程,除计算机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均把它作为通识课程来实施教学。然而,该课程的培育目标应该是培育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所学专业的学习中去[2]。因此,如何结合理工科专业自身特点进行“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使之既遵循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能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是目前 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对于自动化专业来说,学生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和工作中的实践应用都离不开 C 语言,如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等智能芯片就是以 C 语言为基础进行设计开发的。自动化专业 C 语言的课程讲授,要更加注重学生 C 语言编程应用能力的培育,充分发挥其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自动化专业“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自身特点、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学生知识结构差异等多种原因,目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2.1 授课内容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目前,在大多数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中,C 语言的教学与专业课的学习是采纳完全割离的方式进行的,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 C 语言课程,到第四个学期才开始陆续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在传统 C 语言教学中,通常以“VisualC++6.0”软件为编译环境,介绍 C 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控制语句、数组、函数等基础知识,此外,还会对指针、结构体、共用体、甚至文件进行详细地讲解[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语句等细节的讲授,缺少对算法设计的练习,学生课堂参加度较低,以至于在学完整个课程之后,学生也不知道 C 语言在其专业中的具体用途,学完后很快就会忘记。这样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育。2.2 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