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课程讲义目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2 号——进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3 号——人力资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 号——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5 号——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6 号——资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7 号——采购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8 号——资产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9 号——销售业务21 世纪初,根据第二次修订的《会计法》,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法律规范,包括《内部会计控制法律规范——基本法律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法律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一系列具体法律规范,实施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国外经济进展形势变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究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体系,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以下简称《基本法律规范》)和配套指引组成。《基本法律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是制定配套指引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依据。配套指引是《基本法律规范》的具体化,包括系列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 《基本法律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 一、关于总则 总则既是《基本法律规范》的总说明,也是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控法律规范体系的总要求。总则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问题,包括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法律规范的意义、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内控目标、原则、要素、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制度安排。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依据 《基本法律规范》第一条阐明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法律规范的意义。 第一、加强和法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一般而言,各类存续企业大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需要根据内控法律规范要求,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和提升;对于新建企业,更需要依据内部控制法律规范,构建企业内控制度和管控流程。 第二、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进展。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内控体系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内控法律规范体系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