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社会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要求也随之有所提升。基于对新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策略讨论方面的课程探究实践。本文就此次实践活动中采纳的教学方法、积累的经验、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教学策略;知识与技能 0 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这一大背景下,科学的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措施,已经被广阔体育老师所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一些与预设情境不相吻合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机动,临场不乱。如若课课如此照搬一样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不分场合地点、教学对象、内容难易,就必将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所以,我认为体育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对教学策略加以科学运用。 1 对教学策略要理解到位 由于老师对教学策略理解得不到位,理念出现偏差,导致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层次感,不分场合地点、教学对象、内容难易,一味地追求时髦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从而导致对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的曲解、误用,学生学得兴趣索然,老师教得疲乏不堪,这样的体育课也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1 教学目标要明确 体育老师要“悟其行,研其教”,要领悟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宗旨是什么,自己应当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去参加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哪些作用;要把体育的知识、技巧、能力等转换为各种“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强健体魄,掌握技能。因此,老师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方法一定要科学,预案一定要到位,不要在认识上就曲解了教与学的关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就会出现罔顾实际的拿来主义现象,老师应该避开这一现象的发生。 1.2 教学功能要最大化 在老师的思想观念里,过于迷信某一教学策略的作用,认为只要是新的教学策略就一定是先进的、科学的、普适的,这是一种偏见。由于时间和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不同,教学策略的实施就要有所不同,没有任何一种药是包治百病的。因此,在教学之前老师就要进行多方面的、适合自己学生的预设,使教学功能最大化。 1.3 教学理念要清楚 第一,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第二,老师要有专业的技能、技巧;第三,老师要有爱生如子的职业情操;第四,老师要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