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讨论〞课题汇报课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容:名字号,纪年、纪月、纪日法。教学重点: 字号的由来,纪年法,古代 24 小时称法。 教学难点: 干支纪年法 。教学安排:一个课时。教学准备:1.做好课件。2.学生阅读印发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看看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上述文字是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介绍了杜甫的字、号;后世对他的称谓和评价;出生和去世时间与情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这里用了两种纪年方式:“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是现代的公元纪年法〔此项以后再谈〕,“大历五年冬〞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帝王年号记年法。古人有名有字有号,当世人或后世人如何称他们呢?古代纪年纪时的方法有哪些呢 ?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古代文化的殿堂,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二、称谓名称。今日,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名。〔二〕称字。〔三〕称号。〔四〕称书斋名。〔五〕称官名或官地。〔六〕称籍贯或居屋。 〔一〕称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确实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那么可直呼其名: ① 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 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 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二〕称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 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 15 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说明的作用。如: ① 文天祥,字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