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特征与机制分析 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分布分析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包括 56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职学校,共计 197 所高职学校。对比《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发现有两个变化。一是建设单位是根据先类别等级划分,再依次根据学校、专业、档次排序。根据《遴选管理办法》规定:依据学校和 2 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举单位,推举结果分为三档,A 档 10 所、B 档 20 所、C 档 20 所左右;依据学校和 1 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举单位,推举结果分为三档,A 档 30 所、B 档 60 所、C 档 60 所左右。而教育部在公布的建设单位名单将入选学校及专业群分成四类:第一类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 档)10 所;第二类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B 档)20 所;第三类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C 档)26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 档)26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 档)59 所;第四类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56 所。值得注意的是,将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C 档)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 档)放在同一类别等级中,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建设中将会同等对待和资金投入。二是建设单位档次数量有变化。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数量由 50 所增加到 56 所,A 档 10所、B 档 20 所没有变化,但是 C 档由 20 所增加到 26 所[2]。这就表明“双高计划”建设项目遴选在坚持扶优扶强、质量为先、效率优先原则的同时,兼顾教育公平,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 二、结构特征分析 (一)入选学校与国家示范(骨干)建设学校分布分析。从“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来看,全国共有 145 所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入选,特别是入选的 56 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部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这表明 2024 年以来,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高职示范(骨干)校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1.国家示范校占据优势,内部出现一定分层。国家示范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总数为 76 所,其中有 42 所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占建设单位总数的 75%。高水平高职学校中 A 档全部被示范校占有,B 档入选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