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德育”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究 学校秉承“和润于心,竞立于世”之校训,围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进展”的办学理念,以“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办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微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讨论。提倡德育教育要通过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小”而“实”的话题,深化细枝末节,大育化小、小题大做、见微知著,通过“微德育”,做好“真德育”,实现“暖德育”。 一、“微德育”的提出背景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假如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都会扣错。这第一粒扣子就是青少年的“德”,是青少年心灵的底色、人生的方向。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较远,德育目标空洞抽象、落地艰难,德育形式古板僵化、实效性差。德育工作在推动过程中缺少生活气息和生命张力,学生不易、不乐接受,“立德树人”工作落地艰难、不易推动。 二、“微德育”的核心概念 微德育是相对大一统的德育而言,是指以培育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文明为目的,从小事着手,从细节抓起,以内容短小、时间灵活、形式多样、指向明确为特点的德育教育。重实践、重参加、重体验、重感受,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改变学生的行为。德育微课程是指师生选取实际生活中反映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的具体事件,老师依据德育目标和学生身心进展特点,对情境、内容、方法进行选择和设计,构建大育化小、小题大做、见微知著的教育策略,并用相对较短的时间,以“一事一议一悟”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事件进行内涵剖析,辨识植入,形成社会期望的品行教育活动。 三、“微德育”的讨论价值 1.创新德育效能。把微课程引入到德育中,与相关专题教育进行整合,提取微课程的“微”性、针对性、生成性与发散性,促使其校本化,从而更好地彰显德育微课程的教育性、专题性与生成性。2.创新德育体系。我们依据《中小学德育指南》,围绕学校德育培育目标,形成“一核心两纵段三横面五主题”德育教育框架。一核心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两纵段是指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发低年级段、中高年级段的微德育课程;三横面是指围绕学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