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其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要素,对于培育品德优良的社会主义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挖掘《管理学原理》的知识框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本科专业;《管理学》;思政教学 《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1《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应用型高校商科本科专业的培育方案中,一般占 3 学分,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是后续《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利用现代管理学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每个学校因为各专业的培育目标和学校性质不同,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国内专家学者在编写教材时一般采纳的都是亨利•法约尔讨论的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管理学原理概述和管理的几大职能。在概述部分,一般围绕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进展、管理环境、组织文化和管理道德几个方面来论述;在职能的部分,一般采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职能说。其内容不仅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价值观输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为社会中的企业组织服务,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未来极有可能成为社会组织的各级管理者的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和企业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推断和选择的重要保障。本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思想,发挥《管理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管理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管理学》建设成为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专业课程成为管理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贡献应有的力量。 《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主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进行系统的教育。结合《纲要》的主旨精神,本文将《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点深度解析,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三个方面进行专业知识和课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