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究 摘 要: 本文针对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硬件实践教学等分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目标,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和硬件实践的融合贯穿,强化实践教学和工程化硬件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做了深化的分析和探讨,并对今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硬件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工程化实践教学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和硬件基础课程,其中的实践环节(硬件实践实验)占较大的比重。目前,不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中普遍存在“重软轻硬”现象[1],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论和硬件的结合理解流于表面,特别是在理论和硬件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和硬件实验设备严重落后于当前工业界的最新技术进展,使得培育出的学生严重不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即无论是在理论理解方面,还是在硬件实践方面,都不足以承担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因此,如何适应工业界对毕业生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需求,改革《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相关课程体系,提高计算机理论和硬件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当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校在计算机类、电子类、物联网类、软件工程类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目标基本一致,但硬件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或轻视硬件实践教学,硬件实践课时被迫删减。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理论是基础,但是要深化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及体系结构等理论必须结合硬件实践[1]。但是硬件实践实验教学由于培育目标、培育方案、教学大纲及硬件实践教学设备等,很多高校普遍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轻视硬件实践教学的建设,理论教学占很大比重,总学时确定后,硬件实践教学课时只能被迫删减,以至于无法保证硬件实践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学习硬件知识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理论知识没有深化的理解,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 (2)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计划没有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国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