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外文参考文件译文及原文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经济学(贸易方向)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 录 1 外文文件译文(一)中国银行业改革和盈利能力(第 1、2、4 部分)………………………..................1 2 外文文件原文(一) CHINA ’S BANKING REFORM AND PROFITABILITY(Part 1、2、4)………9 1 概述 世界银行(1997 年)曾声称,中国金融业是其经济软肋。当一国经济增加可连续性岌岌可危时候,金融业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消费型经济增加重新走向平衡必要(Lardy,1998 年, Prasad,)。实际上,很快前,中国国有银行被视为“技术上破产”,它们生存需要依靠充裕国家流动资金。不过,在银行改革开展以来,最近,强劲盈利能力已恢复到国有商业银行水平。但自从中国国有银行在很快之前已经走上了改革道路,它可能过早宣告银行业改革还未取得完全胜利。另外,其坚实财务表现即使强劲,但不可连续增加。伴随经济增加在 全球经济衰退得带动下已经开始软化,银行估计将在一个比以前愈加困难经济形势下探究。本文目标不是要评价银行业改革对银行业绩影响,这在一个完整信贷周期后愈加好处理。相反,我们目标是经过审查改革进展和银行改革战略,并分析其近期改革后强劲财务表现,不过这不能完全从迄今所进行改革努力分离。 本文有三个部分。在第二节中,我们回顾了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改革战略,以及其执行情况,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主要目标。第三节中分析了 财务表现集中在那些在市场上拥有浮动股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对中国银行(中银)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引人注目标是中国农业银行,它依旧处于重组上市过程中得适当初候后期。第四节总结一个对银行绩效评定。 2 银行改革战略及其实施 2.1 银行改革战略 改革前,国有独资银行由国家拥有并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目标。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牟利商业实体,评定其财务表现并不严格适适用于普遍商业银行。不过,一旦国家在 1992 年 10 月中共代表大会决定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银行商业化已经成为定局。银行业改革目标是将国有银行转变成那些具备市场竞争力,能够提供高效国家储蓄得中介。发挥它们在金融中介优势,银行在资金有效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 2.1.1 银行改革制造了有利环境 自从国家在 1992 年十月中共第 14 届中共代表大会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