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四大互联网介绍

中国四大互联网介绍_第1页
1/14
中国四大互联网介绍_第2页
2/14
中国四大互联网介绍_第3页
3/14
互相促进、互为备用、共同进展――我国四大互联网络介绍 编者按:1996 年 2 月 1 日,国务院令第 19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联网国际管理暂行规定》中确立已建立的互联网络:CSTNET、CHINANET、CERNET、CHINAGBN 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邮电部、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这样,这四大互联网络的进展,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互联网络的进展,因此,我们邀请了四大互联网络的专家,对本网做了一些介绍,供读者参考。 中国科技网络(CSTNet)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讨论员 钱华林一、 中国科技网络进展的历史 中国科技网络(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的进展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 Internet 的进展历史。早期的进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非正式的连接,连接手段简单,速度慢,以收发电子邮件为主;第二个阶段为完全的 Internet 连接,提供 Internet 的全部功能。1.1. 第一阶段 中国科技界最使用 Internet 是从 1986 年开始的。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库检索。不久,利用这些国家与 Internet 的连接,进行 Email 通信。实现这种通信的单位,先后有北京计算机应用讨论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讨论所等。承担转发 Email 的意念要在欧洲,如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的GMD,瑞士的 CERN,挪威,法国等。由于国际长途通信费用十分昂贵,通信速率很低(不超过 96000bps),通信质量很差,使用的人数很少。 1990 年开始,国内的北京市计算机应用讨论所、在科院高能物理讨论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电子部石家庄第 54 讨论所等科研单位,行后将自己的与 CNPAC(X.25)相连接。同时,利用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作为网关,X.25 网与 Internet 之间进行转接,使得中国的 CNPAC 科技用户可以与 Internet 用户进行 Email 通信。 由于 CNPAC 的国际通信费用十分昂贵,发来中国的 Email 停留在国外的机器上,等待中国的计算机启动一次国际呼机后取过来。这亲,中国用户发出的 Email 和收到的Email,其国际通信费用均由中国用户支付。当时的费用大约为每 KB 人民币 5 元左右,一般用户是无法承受得起的。上网数量甚少的中国科技界用户,不敢随便公布自已的 Email 地址,对国外保持 Email 通信的伙伴,要求他们严格控制发给中国的 Email 的数量和质量。因而,能使用这种 Email 通信的科技人员,总共也不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四大互联网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