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探究论文 一、社会道德因素存在的负面影响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作用于社会道德,有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道德风气中最深刻、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逐步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其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的一面。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红包现象”“公款挥霍”“有偿救人”“欺诈行骗”“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等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职校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成长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在这种特别情况下,容易造成其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法律规范选择的无所适从。 二、职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问题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普遍存在着以下道德心理方面的问题: 1.缺乏应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职校生绝大部分是没能考入高中的“差生”,因而在他(她)们心里普遍存在着自己是“失败者”和“被遗弃者”的心理;认为自己将来是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上自由散漫,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消磨人生。 2.自卑自贱心理严重。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因而产生自卑自贱心理。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3.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怀,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4.自私自利心理比较普遍。在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她)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怀,但又不同意去真诚地关怀帮助别人;希望得到集体的温暖,却又很少去关怀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 三、做好职校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社会道德和职校生存在的道德心理问题,对职校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