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进展,人类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体解剖学不仅是单纯的描述形态,而且是一赋于形态学之中的理论科学。这对于护理学高起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在学习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护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解剖学老师,笔者对此类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护理;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思考 我校从 2024 年起,有护理学高起本专业学生入学。所谓的护理学高起本指的是从护理中专学历不经过大专学习直接考上护理本科。这是一群只有中专学历的学生,有的刚从学校毕业,有的刚刚工作,还有的已经工作了几年。针对这个特别群体的学生,如何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组织安排好每一单元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作为解剖学老师,应该根据我国现代护理学事业的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模式。 1 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 解剖课每学期为 60 个课时,课堂上要把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知识要多讲,减少不相关的名词和概念的数量,尽量精简内容。例如讲授运动系统这一章节时,我们把重点放在重要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肩部和臀部等与注射技术有关的内容上,而对一般肌肉的起止点、名称等内容则略微提一下。在内脏系统这一章节中,与临床洗胃、鼻饲、导尿等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重点而又详细地介绍,与护理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则简单介绍。再如在面授脉管系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与静脉穿刺和静脉输液的部位等有关的解剖学内容应当重点来讲,而对一些小动脉和小静脉的名称以及走向可让学生自习。 2 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特点,着重进行临床应用教学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重点应放在护理应用解剖方面[2]。据统计,护理技术操作中 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而抢救技术更是 100%与解剖学相关[3]。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护理学高起本学生只有学好相关的解剖学应用知识,才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例如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注射技术。它分为皮内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至于什么是皮内,什么是皮下,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皮肤的解剖结构。其次,进针时注意掌握好刺入的角度和深度,这也与解剖学知识有关。又如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以胸膜腔穿刺为例。首先教会学生掌握什么是胸膜腔,它是密闭潜在的,腔内为负压,肋膈隐窝为胸膜腔的最低部...